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 落实“一号重点建议”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——打好护企安商“组合拳”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
落实“一号重点建议”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——打好护企安商“组合拳”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


  日前,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分别听取了“一府两院”关于今年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督办的11件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。截至目前,各项建议办理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其中,通过各方携手、积极推动“一号重点建议”办理工作,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,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今年以来,按照市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,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继续深入推进“一号重点建议”督办工作,与政法机关持续发力,巩固成果、固化政策、服务企业、形成长效,不断优化沈阳法治环境,打好安企护商法治“组合拳”,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“财经委作为‘一号重点建议’督办牵头协调部门,制定了督办工作方案,围绕政策环境、法治环境和执法环境等三个方面13个具体问题,明确了督办重点、时间安排和督办要求,并通过召开通报会、专项调研、组建专家小组等十余种措施督办推动建议办理。”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李长斌介绍,年初,财经委还会同法制委、监察司法委召开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情况通报会,向“一府两院”及有关部门通报《沈阳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第三方评估报告》,深入剖析我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过程中遇到的痛点、难点。同时,邀请部分中小企业进行座谈交流,了解我市法治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。

 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要求,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结合自身职能,围绕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,通过专题调研、联动推进、定期调度、信息报送、台账统计、广泛宣传等方式,持续开展督办工作,每季度对各政法机关办理“一号重点建议”工作进行统一调度,及时掌握进展。“全市政法机关对建议办理工作高度重视,普遍成立工作专班,着力完善司法服务举措,创新司法服务方式,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。”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王武范介绍,各政法部门还通过发布倡议书、微信推送、网络公告、抖音号等方式,引导民营企业增强法治意识,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。

 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,人大代表更要积极发挥作用。今年,市人大常委会继续深入开展“人大代表在行动”活动,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。截至目前,代表通过“监督快线”共提出意见建议600余件,其中三分之一涉及营商环境。目前,这些意见建议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均已转至各相关部门办理,助推解决了一批事关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实际问题。

  市公安局 助企服务,急企业之所急

  “今年以来,市公安局以‘万警联万企’和亿元项目‘定制化服务’活动为载体,坚持‘一企一档、常态走访,一企一策、精准服务’,为企业持续提供预约受理、防范指导、法制宣传和全程服务。”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,为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,公安部门急企业之所急,以真情真心助企服务,为恢复沈阳经济贡献公安力量。

  疫情期间,沈阳一家生产消毒液的化工企业,运输生产原料的车辆被异地拦截。得知情况后,市公安局积极与省公安厅沟通,迅速为企业办理了运输证明,使该企业180辆原料运输车得以顺利通行,为企业抗击疫情、保障生产赢得了时间。

  盛实公司是医用口罩生产重点企业,该公司生产所需的环氧乙炔灭菌制剂,需要从杭州采购。疫情期间,杭州方面不再发货,盛实公司多次沟通未果,面临原料断供、被迫停产的困境,不得已向市公安局求助。市公安局立即指派专人与杭州企业进行反复沟通,最终以真诚感动了对方,并很快组织发货。杭州企业负责人坦言,这是对沈阳公安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的充分认可。

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今年以来,全市公安机关累计走访企业2.93万家次,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523件,化解企业矛盾纠纷370件,指导整改安全隐患531处,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。市公安局还全面深化公安“放管服”改革,截至目前,98项公安审批事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已实现“时限最短、要件最少、流程最优”。

  市司法局 大数据监督,规范涉企执法行为

  今年以来,市司法局积极推动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,有效提升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。同时,充分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和行政复议职能,运用大数据手段,动态监督、实时分析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情况,确保执法行为特别是涉企执法依法有序、文明规范,为助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强化司法保障。目前市本级35家行政执法部门、3791项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及各区、县(市)18564项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均在各级政府网站公示。

  为更好服务企业,市司法局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总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的市、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全面涵盖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等业务,特别对劳动用工、医疗社保、经济合同等涉企问题提供快捷法律咨询解答,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并化解法律风险。同时,还组织近千名执业律师和近百个律师服务团队,建立服务民营企业“法治体检”线上平台,确保随时随地为民营企业提供线上“体检”。目前,“法治体检”参与律师直接联系服务民营企业5000余家,为民营企业解决了大量法律问题。

  市法院 主动服务,百名法官进百企

  今年,市法院围绕落实“一号重点建议”,制定下发《沈阳法院2020年营商法治化环境建设工作要点》,为两级法院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工作指引。同时,组织开展“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”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司法专项督查”等活动,并着力增强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,通过开展“百名法官进百企”活动,组织两级法院的法官深入民企,了解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,指导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,帮助企业解决涉诉难题。

  年初,针对疫情防控给法院工作带来的影响,市法院积极创新服务方式,满足民营企业司法需求,采取电话、网络等远程服务方式,积极开展线上法律咨询服务,在诉讼服务热线之外,增设合同、用工社保、执行等三类服务专线,并在官网开辟“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”专栏,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、诉讼引导、政策宣传等服务。市法院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司法文件,依托辽宁诉讼服务网、辽宁移动微法院以及微信平台,积极开展网上立案、办案。今年1-9月,两级法院新收涉民营企业案件83666件,目前已审执结68835件。

  市检察院 加快节奏,压缩涉企办案时限

  今年以来,市检察院在依法履职上做“减法”,慎重稳妥办理涉市场主体案件;在职能延伸上做“加法”,主动履行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,为企业吃下安心经营的“定心丸”、筑起健康发展的“防火墙”。

  在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的同时,全市检察机关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,制定出台办理涉民企案件刑事指引,严格区分罪与非罪、重罪与轻罪的界限,区分经济纠纷与违法犯罪、企业家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界限,坚决防止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。对涉民企案件“依法可捕可不捕的不捕、依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”。同时,对犯罪嫌疑人身份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从事产品的研发、生产、运营等关键岗位的骨干,根据案件办理情况和法律规定,允许其通过适当方式,处理事关企业生存的重要生产经营事务,避免“案子办完,企业垮掉”。今年,检察机关还对近三年办理的涉民企案件进行反向审视和质量评查,开展涉企“挂案”“积案”集中清理专项监督,依法推动诉讼程序。此外,建立检察机关涉民企行政申诉案件办理的“绿色通道”,实行优先受理、全程跟踪、重点审查,并加快办案节奏,今年所办理的涉企民事和行政案件,平均压缩办理时限20%以上,使企业尽快从诉讼中解脱出来,专心于企业发展。

  为帮助民营企业“活下来”“留得住”,检察机关还率先在全省开通企业法律咨询服务热线,组建了服务民营企业的检察官“博士团”“硕士团”,并开展了“万人进万企——我有问题问检察官”系列服务活动,加强与企业以及商协会组织的沟通联系,先后走进广东、浙江、湖北等十余个省市商会,走访企业70余家,建立两级院检察长、检察官和企业家共同参与的10余个检企营商微信群,解决法律问题130余项。

  信息来源:沈阳政府网